
同春園品牌隸屬于北京同春園飯店,法人代表是杜涓涓,發(fā)源地在北京,創(chuàng)立于1956-01-01,主營行業(yè)餐飲行業(yè)、中餐、快餐。
北京同春園酒店位于北京市西城區(qū)新街口外大街A14號。其前身是中華民國成立19年(公元1930年)的同春園酒店,位于西單十字路口西南角。它的主菜是江蘇菜。1930年,同春園飯莊由四陸春飯莊倒閉的老人郭干臣、于寶源等合資企業(yè)開辦,名為同心協(xié)力,春滿園,花開茂盛,生意興隆。北平首任電燈公司經(jīng)理、書法家馮恕給他取名,并親自題匾,并以杏花村酒泉香和長安路八大春為上下聯(lián)賀。該店初建時,位于西長安街北側(cè)(現(xiàn)電報大樓西側(cè))一個有八間平房的四合院,生意不如它的春字號餐廳。1934年,原掌灶廚師相繼離開店鋪,餐廳瀕臨破產(chǎn)。此時此刻,郭干臣邀請王世辰師傅負責廚房管理。王世辰師傅祖上兩代在清那王和慶王府當廚師。他從小就和父親、兄弟和學徒一起工作。清朝滅亡后,他去南京鎮(zhèn)江學習藝術(shù)?;氐奖本┖螅诨⒎粯虻拇喝A樓主管廚房。到達同春園后,王師傅主要經(jīng)營江蘇菜,為當時以魯菜為盛的京城餐飲業(yè)增添了新鮮味道。王師傅做的菜精致,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。隨后,高國祿、王家棟、楊倫、張萬增、刁文波等幾位在烹飪界享有盛譽的名廚在這里烹飪多年,使同春園的江蘇菜品質(zhì)更好。
1936年,酒莊招股擴建了東院(原遷重慶大生醫(yī)院),從此成為一東西兩大四合院,有25個房間的大酒莊,有幾個小套院。其院落面積從原來的200平方米擴大到800平方米。東院面積大,環(huán)境好,主要用于安排各種宴會,霓虹燈有喜字和壽字。當時,在京城餐飲業(yè),同春園餐廳以其獨特的江蘇風味中的第一春,贏得了京城江南一秀的美譽。20世紀40年代,一些社會名人經(jīng)常光顧同春園,如梅蘭芳、書畫界齊白石、婁師白、王雪濤、孫菊生等。可見同春園生意興隆,人們聞香下馬,知味停車。
在西單長安街的100家餐廳中,同春園在真正的競爭中脫穎而出。1946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,長安街著名的八大春餐廳中的七春陸續(xù)倒閉,只有同春園生意如舊。1954年,由于長安街道路的擴張,餐廳遷至宣武門內(nèi)街1號。當時該店是北京市一級旅游指定餐廳,營業(yè)面積300平方米,可容納220人同時就餐。1998年,由于西單路口的改造,在同春園新址尚未選定的情況下,同春園得不全部解散。1999年,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黨政領導大力恢復同春園餐廳,遷至現(xiàn)場,找回同春園原廚師,使北京老字號重生。搬進新址后,更名為十月大廈同春園酒店。在保留原有餐飲特色的基礎上,增加了客房、自助餐廳、美容院、會議、商務中心、熱療按摩設備、臺球室、大堂酒吧等娛樂設施。








